2023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要点梳理

2023-05-07 00:00:00

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同期出炉。

 

政府工作报告称,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%,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,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.5%,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%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.7%。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.8%,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、支出略有结余。国际收支保持平衡,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。粮食产量1.37万亿斤,增产74亿斤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 
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要点梳理如下

 

一、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

    

1.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。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5.2%,十年年均增长6.2%,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、迈向高质量发展,我国经济实力明显提升。

 

2.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。经过八年持续努力,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,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。

 

3.科技创新成果丰硕。构建新型举国体制,组建国家实验室;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,载人航天、探月探火、深海深地探测、超级计算机、卫星导航、量子信息、核电技术、大飞机制造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,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,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。

 

4.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。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;数字经济不断壮大,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比重增加;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;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;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。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。

 

5.基础设施更加完善。一批防汛抗旱、引水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;高速铁路运营里程、高速公路里程增加;新建改建农村公路;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、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宽带。

 

6.改革开放持续深化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;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,营商环境明显改善;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扎实推进;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;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;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。

 

7.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、二氧化碳排放下降;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;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;设立首批国家公园,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。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。

 

8.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;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;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;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。棚户区改造实现上亿人出棚进楼,实现安居。

 

二、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

 

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认识到,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,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。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,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,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,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。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,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,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,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,稳就业任务艰巨,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。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,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。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。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。防灾减灾等城乡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。一些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。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。一些领域、行业、地方腐败现象时有发生。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。要直面问题挑战,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,不负人民重托。

 

三、今年的工作目标

 

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;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;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;进出口促稳提质,国际收支基本平衡;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,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,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。

 

四、今年的工作重点

 

1.着力扩大国内需求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。稳定大宗消费,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。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,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8万亿元,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促进区域优势互补、各展其长,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

 

2.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,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加强重要能源、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。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着力提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。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。完善现代物流体系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,支持平台经济发展。

 

3.切实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。坚持分类改革方向,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,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,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
 

4.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。扩大市场准入,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。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。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(CPTPP)等高标准经贸协议,主动对照相关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,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。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。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,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。

 

5.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完善金融监管,压实各方责任,防止形成区域性、系统性金融风险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,改善资产负债状况,防止无序扩张,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优化债务期限结构,降低利息负担,遏制增量、化解存量。

 

6.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抓好油料生产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。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。

 

7.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。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。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,发展循环经济,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

 

8.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。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问题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推进高等教育创新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。加强养老服务保障,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。保障妇女、儿童、老年人、残疾人合法权益。做好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。

 

在判断全年宏观政策取向时,有必要结合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发改委等其他部门工作报告总体分析。精读全文,今年“报告”核心印象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:消费恢复重于投资发力;财政力度符合预期;稳货币支持调结构;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值得关注;利率观点:疫后经济复苏背景下,今年利率存在上行压力。


国疆(北京)控股有限公司

Guo­jiang (Bei­jing) Hold­ing Co., Ltd

 

地址:北京市怀柔区

邮箱:guo­jiang@guo­jiangkg.com

邮编:100024

电话:400-963-9688

https://​www.guo­jiangkg.com

 

国疆控股

 

​公司介绍

企业文化

企业动态

 

官方微信

 

 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